党史56_历史的转折_比教科书精彩一百倍的西安事..._知乎_
有关西安事情的台前幕后,看那一篇文章就够了。
1936年12月7日,表情异常繁重的张学良带着卫队,从西安驻地,驱车前去位于临潼的华清池。在正式策动兵谏之前,张学良还想再跟老蒋聊一聊,希望能说服老蒋放弃剿共,转而联共抗日。
西安华清池是中国古代四大皇家园林之一,唐朝期间称之为华清宫。
在华清池东南角有一座独立的园林,被称为“环园”。1936年,蒋介石亲临西安,摆设“剿共”方案,住在那里的五间厅。老蒋此行目标很简单,就是监视西北军和东北军施行剿共方案,彻底覆灭被国军团团包抄在陕北的赤军,以完成本身的剿共大业。


彼时,张学良的东北军、杨虎城的西北军、还有陕北赤军已经达成了“三位一体” 的抗日合做协议,故此,当老蒋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抓紧组织攻势,向赤军倡议进攻时,张学良是回绝的。
而老蒋也早已通过各方渠道,晓得东北军和西北军已经和赤军有了来往,此行来西安,老蒋给了张学良两个选择,要么与赤军决一死战,要么东北军和西北军就别离调到河南、安徽等地。两条路只能选一条。
关于张学良来说,那两条路他都不成能选。
继续与赤军做战,起首违犯了东北军寡将领的抗日意愿,东北军在被赤军覆灭了一部门军力后,再加上我们出台了准确的统战政策,在军事压力和东北军将士强烈抗日情节的配合感化下,东北军将士选择联共抗日,那让张学良大白,若是继续施行老蒋的“剿共”政策,他必定会走到孤家寡人的境地,成为孤苦伶仃。
而调离西北,就是自行肢解,那愈加不克不及承受。在老蒋的强逼下,张学良已经走到了一条绝路上,他决定再做最初一次勤奋。
抵达华清池后,张学良遣走手下,与老蒋单独扳谈。
开门见山,张学良大方鼓动感动地说:“日寇侵略我国,步步进逼,国度民族的存亡,已到最初关头,非抗日不敷以救亡,非停行内战,不敷以言抗日。继续‘剿共’断非出路”。


老蒋怒发冲冠,厉声怒斥道:“你受了 *** 的利诱,年轻蒙昧!”
张学良瞋目辩驳蒋介石:“全国人民都要求抗日,倘你再一意孤行,势必成为民族的功人,袁世凯第二!”
蒋拍桌子说:“如今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,那剿共方案也不克不及改动!”。
话不投契半句多,见两边政见无法调和,张学良不再多说,临走前,老蒋大骂张学良“竟敢犯上做乱!”
好言相劝无果,那就勿怪竖子无礼了!


1936年12月12日凌晨,根据张学良、杨虎城商定的方案,东北军一部以敏捷动作包抄华清池,活捉了蒋介石。
第十七路军同时出击,控造西平安城,扣押了陈诚、、卫立煌、蒋鼎文、墨绍良等 *** 军政要员。
随后,张学良、杨虎城通电全国,申明策动“兵谏”的原因,并提出了八项政治主张:(一)改组南京 *** ,包容各党各派,配合负责救国;(二)停行内战;(三)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将领;(四)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;(五)开放公众爱国运动;(六)保障人民 *** 结社一切政治自在;(七)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;(八)立即召开救国会议。
那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情。西安事情的发作,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,就连“三位一体”的另一方, *** 事前也不知情。让人没有想到的是,比 *** 还要早晓得西安事情的是竟然是南京方面。


12月12日,清晨6点摆布,当张扬要对外宣传八项主张时,掌握电台的东北军交通处处长蒋斌变节张、杨,成心延迟发放宣言,并立即将西安的情况向何应钦做了报告请示。
仇敌就是更好的教师。
不能不说, *** 的言论战、文化战玩得很溜,当南京方面率先得到动静后,做的之一件事就是立即封锁西安的动静通道,何应钦命令,所有来自西安的报纸和动静信件,全数销毁,并立即组织专业电台人员,对西安播送停止轰炸和干扰。
此外,何应钦还与外国媒体打了号召,包罗苏联的《实理报》、《动静报》在内,都被要求禁绝登载来自西安的动静,就连美国记者斯诺都被严厉警告,禁绝向外界播报来自西安的新闻。


封锁有关西安事情的实在动静还只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 *** 组织文人写手,以及旗下控造的报纸和期刊,发布虚假动静,事情次日,南京《中央日报》颁发了《张学良率部反叛!国府命令褫职严办》和题为《昨日西安之反叛》的社评等报导。
就连宋庆龄也说,“盖此时之西安,就新闻概念言,已成死城矣。”
事情期间,《中央日报》每天加印1万份,由空军间接运往前线和西安散发。 *** 开动宣传机器,密集的社论、文告、通电、动静等每天排满了《中央日报》的版面,一时间,所有的新闻报导,都在骂张学良,都在控诉张学良的功行。
因为得不到实在的动静,不论是抗日仍是亲日派,都在骂张学良,言论呈一边倒的形态。
那跟张学良策动事情前,所思所想的完全差别,他认为本身打出了抗日的大旗,并申明只是让蒋先生反省绝不会危害他的平安,便能得到国人的撑持和理解,成果事与愿违,国人都在骂他。


幸亏张学良和陕北有联络专线。
当张学良的电报送达陕北时,教员等人狂喜,以至一些党政军要员在得知动静后,都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,高喊“杀掉蒋介石”,随后立即举行了一次群寡性的庆贺大会。可想而知,其时的陕北是何种喜庆容貌,人人走路带风,启齿就是恭喜。
彼时,关于尚未处理保存危机,时刻处于庞大军事压力之下的赤军来说,活捉蒋介石的动静,好像天降甘露,虽然还不知西安事情的详细处置成果,但教员、张闻天、墨老总、周恩来等指导人都深知,改动汗青走向的时刻到了。
若是对之前的文章还有印象的读者,应当领会,在1935年12月下旬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,我们喊出的标语以及共产国际给出的指点是“抗日反蒋”。


但是到了1936年中旬,因为苏联当局决定选择老蒋做为抗日同一战线的指导者,并起头跟南京 *** 参议详细的合做协议,故此在1936年8月15日,共产国际又给陕北发来电报,将之前的政策改为“联蒋抗日”,并让赤军和国军息争,承受改编。(党史 | 西路军和西安事情始末:事情前踌躇至极的张学良(三))
我们其实不太愿意联蒋,之前跟老蒋合做时教训如斯惨痛,又怎么会突然冰释前嫌,转过甚来就跟老蒋合做呢?
故此,西安事情发作后,我们没有再遵从共产国际的指点,间接发了一封电报给共产国际:将与蒋介石以外的抗日派别达成政治和军事协定,组织结合 *** ,筹办应付遭遇军事进攻的危险场面。
事情当天晚上,为了避免突变,陕北就电告张杨对蒋要在“告急时应做断然处置”。
此次小范畴会议,陕北高层次要达成了四点共识:
之一:致电正和国民 *** 会谈的潘汉年,要其劝 *** 方面“不成以民族国度之利益将就蒋氏一人”,应与 *** 一路反日救国;
第二:以军委主席团名义传递西安事情的发作,要求“各兵团加紧整理训练筹办新的战略动作”,共同中央顺利处理西安事情;
第三:向主持北方局工做的 *** 发出“关于西安起义的指示”,次要是号召公众“要求南京明令撤职蒋介石,并交人民审讯”等;
第四:提醒张学良要把“蒋介石必需押在兄本身的卫队营里”、“告急时诛之为上”,并告知张,陕北拟定让周恩来前往协商大计。
那是一次告急会议,但通过此次会议,能看出那时的 *** 在处置告急且严重的突发事务时,已经能够拿出较为全面的计划了,各方面考虑的也比力殷勤了。


12月13日,陕北又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,要认真讨论一下若何处置西安事情。
教员一起头是筹办若何处置西安事情呢?
教员在13日的扩大会议上,曾提出要公判蒋介石,以西安为中心,控造南京,指导全国,而且不只在政治上并且在组织上掌握东北军和十七路军,构成结合同一的军事力量。但教员那个提议的后半部门被否决了,因为实现不了。
在会上,教员间接点明,那一事务“把我们从牢狱的情况下解放出来”。
并提出了看待西安事情的立场。他认为:“我们对那一事情的立场如何?应该拥护仍是中立,或反对?应该大白确定,是不容踌躇的。”要立即对外宣告。
接着 *** 斩钉截铁地说:“此次事情是有革命意义的,是抗日反卖国贼的。它的动作,它的纲领,都有积极的意义”。因而我们“是应该拥护”。
在一起头,不管是教员仍是周恩来都是撑持审蒋的,教员间接说:“把蒋除掉,无论哪一方面都有益处。”
张国焘也比力冲动,他屡次提出要杀蒋,并说:“在西安事情意义上,之一是抗日,第二是反蒋。”“内乱是不是可免?那是不成免的,只是大小问题。”“因而,打垮南京 *** ,成立抗日 *** ,应该讨论怎么样来实现。”
但是,周恩来对此暗示了差别的定见,周恩来不建议在政治上与南京 *** 对立,其时的负责人张闻天的思维也较为清醒,他说:“我们不采纳与南京对立方针。”“尽量争取南京 *** 正统,结合非蒋系步队。在军事上采纳防御,政治上采纳进攻。”


可见,我们的高层仍是比力清醒的,在很早之前就独立自主的提出了和平处理西安事情的设想。
但那里要留意一个问题,在初期的决策中,不与南京 *** 对立,不代表要释放蒋。不与南京 *** 对立,是指不在西安另立政权,尽力制止内战,而是想搀扶 *** 内部的抗日派上台。
事实上,在西安事情初期,陕北高层对蒋的处置定见根本是一致的,撤职他,并交给“人民审讯”,交给人民审讯的意思就是搞公判大会,然后视情况能否枪毙。
如许的思惟是很能理解的,老蒋变节革命,搏斗我党成员时,可一点都没有心慈手软,也恰是老蒋的虐待和反叛,才让教员等人坚决了走武拆革命的道路,从南昌起义,到井冈山安身跟脚,再到在江西成立中央苏区。
老蒋在军事上打压我们,在经济上封锁我们,在政治上攻击我们,在文化上抹黑我们。


更别说,长征途中,老蒋对我们穷逃不舍,赶尽杀绝。那一路走来,过分艰苦,吃了那么多苦,受了那么多功,牺牲了那么多好同志,泉源就是老蒋那个反革命分子。
故此,让陕北在一起头就同意释放蒋,是不契合情理的。


但很快,陕北对蒋的处置定见就发作了改变。
在那里要解释一下,陕北和张学良的关系。在事情之后,教员曾说“我们在西安事情中现实地获得了指导地位。”为何策动事情的是张学良,而能指导西安事情处置的却是陕北呢?
原因也很简单,在“三位一体”的合做关系中,张学良的现实力量最强大,其次是赤军和西北军,但赤军背后有共产国际有苏联,可撬动的力量更大。其时,为了让陕北赤军脱节被包抄孤立的处境,教员等人费尽心思说动了张学良联共抗日,并建议张学良能够在陕北成立抗日救国 *** ,并许诺能够让张学良当主席。
张学良也不傻,不是我们给个空口许诺,就能让张学良坚决撑持我们的。
张学良不断认为,中国要想获得抗日成功,必然需要苏联的帮忙,张学良想抗日,而其时中国境内最少从明面上看,只要陕北赤军跟苏联的关系更好,将来走上抗日之路,苏联天然对赤军的帮扶更大。为此,张学良还曾申请参加共党,但那一恳求被共产国际否决了。


教员凭仗赤军与共产国际的联络,巧妙鞭策了陕北场面地步的开展,故此,在陕北三位一体的合做中,看似最弱的赤军,却掌握了现实的指导地位。那也是我们能够间接影响西安事情的底气所在。
西安事情发作之后,张学良最想晓得苏联对此的观点和指点,那非常重要。以致事情发作当天,张就以“蒋介石反革命面目已毕现”的结论性语言传递 *** ,并急问询:“国际对西安一二·一二革命有何攻讦,乞告。”“尤愿知国际定见”。从言语措辞中,我们不难感触感染到张学良的焦急。
而我们在得知西安事情的动静后,也立即报给了共产国际,并连发了几封电报,陈说我们的定见。
笔者查阅了良多材料后,得出了一个结论,在西安事情初期,我党的立场是想借此积极拿到抗日同一战线的指导权,并彻底改动赤军的政治处境,一举改变赤军的被动地位,并为此付出了良多勤奋。
但很快,我们就改动了“审蒋功行”那一定见,变成“保蒋平安”,并愿意有限度承受改编,同一遵从南京 *** 的批示。
从抗日反蒋,到联蒋抗日,再到促蒋抗日,那之间的改变很快,促使那种改变的原因有两方面,一是其时的赤军实力太弱了,实是太弱了,弱到没有法子单靠本身的力量撬动场面地步,完成宏大且抱负的设想;二是跟我们有上下级关系的共产国际不撑持我党的一些政策和决定,招致我们只能适应现实,造定契合时局的方案。


抓到老蒋之后,教员是很兴奋的,认为那是赤军拿到抗日同一战线指导更好的时机,大革命的失败,让我们大白决不克不及再次拱手让出指导权,必需得掌控本身的命运。
但苏联对西安事情的观点,与我们完全差别。
从斯大林的角度动身,苏联做为其时世界上独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度,在意识形态斗争范畴处于四处都是仇敌的情况中,压力极大,在极大压力之下,斯大林却带着苏联走上了一条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的道路。西安事情发作后,斯大林坚信,老蒋被绑,必然是日本人的阴谋。
彼时,间接威胁苏联平安的国度有两个,一是欧洲的德国,二是远东的日本。
成果西安事情发作后,苏联的之一反响就是那是日本搞的鬼,张学良是日本当局成心摆设的搅局者,目标就是为了毁坏抗日同一战线,好让日本更为顺利的进攻远东。
苏联在西安事情发作后,违犯共产国际当初造定的撑持张学良的方案,不单不撑持张杨的义举,反而把张学良归于“汉奸”一类,并呵斥张学良搞“投契”,攻击张“在外国奴才的授意下,竭力在中国缔造新的有利于中国的仇敌实现其侵略方案的紊乱场面”。
苏联《实理报》颁发社论,责备张扬的行为“其目标乃是阻遏中国之同一,毁坏日益高涨的人民抗日运动……现实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团结。”斯大林也公开暗示“帝国主义未必同意 *** 代替蒋介石。”
本来对苏联立场抱有很大等待的张学良,得知苏联《实理报》的报导后,表情极为复杂且繁重,他立即向我们询问启事,但我们不成能间接跟张学良说,苏联当局不只不附和西安事情,并且对张学良的定见极大。
教员只得在(12月17日)给张的回电中慰藉说:“唯远方 *** 目前为应付外交,或尚不克不及公开赞助我们。”
事实上,斯大林为了确保他造定的远东政策能顺利施行,庇护他钦定的抗日同一战线指导人的人身平安,间接向陕北发出了带有威胁性量的电报。


后来,宋庆龄曾告诉斯诺,那期间她“曾替斯大林转过一封很凶的电报给教员,内容是要求 *** 必需(对张学良)施加压力放蒋”。张国焘的回忆录也提到其时曾接到斯大林措辞很严厉的一封电报。(张学良和陕北的处境都很困难和被动,但客不雅的说,张学良的选择空间更小)
再加上,西安事情发作后,南京当局远比我们想的要强硬的多,何应钦间接带着大军逼向西安,列国 *** 驻华代表也都撑持南京 *** ,国表里的言论都在责备张学良,苏联更是间接下场,要保蒋。
在短短几天内,场面地步的走向,就已经完全不受张学良和陕北的控造了。
我们能怎么办?
实力不可,说什么都是徒劳的,我们也只能适应形势,更改战略。


国表里一边倒的言论,给张学良浇了一盆凉水,而苏联强硬的立场,也给陕北浇了一盆凉水。
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线,以及差别时间,陕北对外的宣传用语,即可看出时局变革,给陕北形成了多大压力。
12月12日晚,陕北给张发电报,“告急时诛之为上”。
12月13日,在 *** 机关报《红色中华》登载的文章中,明白要求将“蒋介石交付人民审讯”。


14日, *** 在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仍然讲要“鞭策人民要求南京撤职蒋介石交付人民审讯”。
15日, *** 以赤军次要指导人教员、墨老总等15人名义致 *** 的电报中仍是讲要“停行正在策动之内战,撤职蒋氏,交付国人裁判”。
不断到12月16日,在《红色中华》第316期登载文章中,仍然要求“把蒋介石交给人民公判”、“交给人民裁判”。但那一天,在遥远的莫斯科,共产国际书记季米特洛夫与斯大林就西安事情的处置定见,达成一致。尔后,各自通过差别渠道,立即起头给陕北施压。
到了12月17日,周恩来与即未来陕的宋子文会谈的前提中,不再提审蒋,转而明白提出:成立抗日联军。
12月18日,陕北致电南京,呼吁:召(开)抗日救国代表大会,对日抗战,组织国防 *** 和抗日联军。
能够看出,12月17日、18日,在各方压力之下,我们不再固执于要审蒋,转而将全数精神放在了争取在抗日同一战线中的指导权。
到了12月20日,陕北收到了共产国际于16日就发过来的电报,电报中说:
“既然策动已成为事实,当然应当顾及现实的事实, *** 应鄙人列前提根底上坚定主张用和平办法处理那一抵触。(甲)用吸收几个反日运动的代表,即赞成中国同一和独立的分子参与 *** 的办法来改组 *** ;(乙)保障人民的民 *** 力;(丙)停行覆灭赤军的政策,并与赤军结合抗日;(丁)与同情中国人民对抗日本进攻的国度成立合做关系,但不要提结合苏联的标语。陕北收到电报后,立即转给了在西安的周恩来看。
到了12月21日,陕北才给共产国际回电:“来电于12月20日才收到,同意你们的定见,我们也已经根本上采纳了那种方针。”那一天,前线发作了极为剧烈的军事抵触,国军在何应钦的指示下,进攻华县,并将驻守的东北军都杀了。
形势已经很求助紧急了,到了那种情况,我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,多争取利益。
12月23日周恩来、张学良在同宋子文的会谈中,周暗示:“停行剿共,结合赤军抗日”此外还明白讲“赤军保留独立组织指导”。


曲到23日,在会谈中我们强调“赤军保留独立组织指导”,但到了12月24日,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以及军事压力之下,我们最初仍是决定做出严重让步,当天晚上或者是25日,周恩来与老蒋见了一面,详细议论了什么已不成知。(会面详细时间有争议,无定论)
但周恩来、申伯纯、老蒋、宋子文四人,在其记录中都写到碰头中两人谈到了关于赤军从命蒋批示的问题。申明,我们不再对峙“赤军保留独立组织指导”,只争取了最根底的保存空间和合法地位。
至此,西安事情算是落下了帷幕,而陕北也得到了老蒋“停行剿共”的许诺。很显然,那一功效与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。
至于张学良的遭遇就愈加一言难尽了,对他来说,策动西安事情需要极大的决心,而送蒋回南京则需要更大的决心。
过后,不竭有人嘲弄,在西安事情那一国际性的政治事务中,谋划者和参与者竞相成了 *** 纵的棋子,但那丝毫不会影响,西安事情改动了中国汗青走向和中国现代政治格局那一事实。


多年后,周恩来在公共场所说:不管张学良将军死活,我们 *** 评张学良将军为“民族英雄、千古功臣”。
而教员在提到张学良时,也屡次说他是:“令 *** 抱憾的民族功臣。”
以上即为西安事情过程的简述,若是你觉得写的还不错,欢送转发点赞。(完)
党史长征篇现已标注序号,整理聚集到一篇文章中了:【
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党史系列之长征篇:全数文章 *** !(有序号!有序号!)mp...com/s?__biz=MzIxMzgwNDc3NQ==&mid=&idx=1&sn=dd5fef66a8104cb089a604ddd2d844e7&chk *** =97b061dca0c7e8ca656f3fcc3bd93e67412d6ea437d1abd5fbff9842e81267ca&scene=21#wechat_redireCT
】
1、中央文献出书社《西安事情汗青材料汇编》
2、杨奎松:《西安事情新探———张学良与 *** 关系之谜》
3、李文翔:《本相辨微:西安事情的台前幕后》
4、范敏华、孙锡平:《论国产国际及苏联对西安事情的立场》
5、杨奎松:《论张学良与西安事情之处理》
6、中国社科院现代史研究室《西安事情材料(之一辑)》
7、张国焘《我的回忆》
8、 *** 中央文献研究室《 *** 党史材料》42
图片来源:收集
留言评论